跳转到内容

购买家具时的6个聪明建议

华丽的客厅家具


任何大宗采购都有一定的风险。去你最喜欢的零售商那里买一件家具,而不去看细则,这很容易,但以后你可能会踢自己的屁股。

这就是为什么我创建了一个简短的方法列表,以确保你做出正确的购买选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你的整体潜在风险。

1.只有在有产品保证和退货的情况下才网购

根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电子零售预测,到2018年,互联网将占零售总额的11%,高于2013年的8%。

美国电子零售销售额预计将从2013年的263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1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转向数字世界购买他们的商品,包括家具。引领这一潮流的是家具电子零售商和网络巨头Wayfair,该公司2013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引用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时代在变。

虽然网上购物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就应该赶时髦。阅读你正在考虑购买的任何电子零售商的保证和退货政策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将整体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一些电子零售商只是充当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并不把家具放在自己的店铺里。相反,当消费者购买家具时,中间商会以折扣价从制造商那里购买家具(赚取差价),然后让制造商直接把货物送到你家里。

这可能会让你陷入相当大的麻烦,因为从技术上讲,你是在和一个从未亲眼见过家具的中间人做生意。如果家具被损坏了,这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使损坏的商品或退款变得极其复杂。

所以,如果你打算在网上购买,只从最有信誉的渠道购买,在你点击“购买”按钮之前,阅读、反复阅读并记住他们的产品保证和退货政策。

2.获得保险

没有什么比投资一大笔钱在一套家具上,却被某种不可预见的事件毁掉更糟糕的了。

例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地区时,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估计约为1250亿美元。幸运的是,41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得到了保险,这可能挽救了无数家庭。

现在,如果发生洪水或者潜在的水损害,你可以以相对实惠的价格购买租客保险,在发生悲剧时支付你的费用。

3.用信用卡存钱(重要)

某些付款方式可能需要定金或首付款。如果这符合您的需求,那么无论如何都要去做,但要确保您首先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

不要用借记卡、支票或现金支付押金。如果你这样做了,如果零售商破产,你就没有任何权利。如果你要付押金,只能用信用卡支付,这样如果发生了什么事,你就可以全额收回押金。

当房地产泡沫在2000年代末破裂时,家具行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因为这两个行业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这迫使许多人家具店在很短的时间内折叠,这导致那些以现金或借记卡形式存入大量资金的消费者损失了每一分钱。

就目前而言,家具行业要稳定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购买的企业财务稳定。这尤其适用于你所在地区的小型私人小店。

4.了解交货日期

当从商店购买家具时,零售商可能会让你选择直接把家具送到家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主意,因为一些家具可能需要一辆卡车来移动,涉及的体力劳动可能相当艰巨。

然而,正确地跟踪你的货物预计到达的日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旦超过了特定的天数,如果零售商不遵守,你就有损失钱的风险。

如果你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一点尤其重要。

如果你在50天内没有收到你的货,你可以对信用卡费用提出异议。在第60天之后,您将失去任何争议的权利。如果你的家具晚到,那就和信用卡公司解除纠纷。

5.季节性购物可以帮你省钱

大多数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具购物与特定的季节有关。就像时尚一样,家具也有它的季节。在一年中,某些类型的家具的成本会显著下降。如果你据此计划购物,你可能会省下一大笔钱。

办公室家具(桌子(比如书架)在1月份往往更便宜,而10月份是餐厅家具的最佳购买季节。庭院家具通常在夏末打折。

卧室家具是一个长期需求,所以它没有一个可预测的销售模式……但床垫和弹簧盒往往在5月和秋季开始销售。另外,也要注意像独立纪念日、劳动节、阵亡将士纪念日这样的常规假日,因为百货公司会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当你知道你需要的特定家具的价格何时会下降时,省钱是很容易的。

6.把家具看作一种投资

咖啡桌之类的家具床架可以轻松跟随你超过十年而不需要更换。这就是为什么做尽职调查并确保你购买的正是你想要的东西是很重要的。

家具是最大的搬家成本之一;床垫、桌子、床架、椅子等等,你懂的。单是床就可以花费1000多美元,所以像对待其他贵重物品一样对待每一件家具。

冲动购物和家具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要急于出售,要确保这些是你在未来十年都会感激的东西。从长远来看,如果你第一次就做对了,它可以为你节省数千美元和很多心痛。

下一个:7种购买家具的方法

引用:

苏尔特,D.和诺德斯特龙,T.更新你的期望:商业中需要改变的一件事.Forbes.com。2014年10月23日。

(c) 2015

Baidu